贩卖小商品成就310亿身家——宜家背后的家族

读:

1943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创建了宜家。在接下来的 70多年里,从“希望做大多数人都买得起的家具”的愿景出发,坎普拉德家族(Kamprad)将宜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家居品零售商。其 400多家门店遍布欧洲、北美、中东和亚洲的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总销售额达 340多亿欧元。起初以贩卖小商品起家的宜家创始人,绝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其曾以310亿美元的身家跻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十。

——米兰贝拉


坎普拉德家族的财富起源与传承

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出生于瑞典南部的斯莫兰。他从小就有商业头脑,5岁的时候,开始向附近的住家出售火柴,7岁的时候学会了骑自行车,开始骑着他的小车向住得比较远的居民兜售火柴,他还发现能以低价从斯德哥尔摩购入火柴,这让他获取了不少的利润。后来,他还发展到卖鱼、圣诞树装饰品、种子、铅笔等。

1943年,17岁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父亲给予的一笔现金奖励。以此作为成立公司的资金,创办了一家邮寄公司,他给这家公司取名为“IKEA”。这个名字是由他自己的姓名、家里农场名称和所在教区首字母缩写。这就是后来的宜家集团。

最开始的时候,宜家只出售类似钢笔、皮夹、贺卡的生活小物品。1948年后,宜家才开始引入家具产品。从那时起,宜家将自己的愿景描述为:通过提供各种设计精美、实用可靠和价格低廉的家居产品,为顾客创造更好的居家生活。

1956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偶然间看到员工把宜家家具的桌子腿拆下来装进客户的车里,突然意识到这种方式可以节约运输、仓储和售卖的空间。就这样,家具界的重大革新——组装家具起步了。这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也为顾客带来更多实惠。随着业务的发展,宜家推出了自有品牌和自己风格的家居用品并聘用专业的家具设计师进行贴近生活的设计。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宜家已经从一个瑞典乡镇企业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零售商。目前,宜家在全球有403家连锁店,共有约19万员工,集团年收入约340亿欧元。

不到50岁时,在瑞士定居已有30多年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就开始思考宜家集团及其手中财富的未来。对于庞大的家族财富,英格瓦•坎普拉德甚至多次对外声称,外界说他是世界的首富是杜撰。他说宜家一直属于基金会。他口中的这个基金会,实际上是基于英格瓦•坎普拉德所布设的一个结构极为复杂的公司和基金会网。

英格瓦·坎普拉德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彼得·坎普拉德,外界称其为“经济学家”,拥有优秀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二儿子约纳斯·坎普拉德,热衷于设计和产品线,被称为“创意设计师和产品研发师”;小儿子马修斯·坎普拉德则喜欢商业和全球化。

2013年6月,87岁高龄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宣布退出宜家集团母公司英特宜家公司的董事会,并由小儿子马修斯担任董事长。至此,英格瓦·坎普拉德几乎全权退出了对于宜家集团的掌控,进而由他的三个儿子继续接管。大儿子彼得负责接管宜家基金会——坎普拉德家族的金库,此外还担任英卡纳集团监督委员会的主席。二儿子约纳斯在英格卡控股公司监督委员会中任职,负责宜家集团的运营。

英格瓦·坎普拉德打造的“公司与基金会”的交织网络,成功地分散了集团内部各个机构的权力,避免了兄弟间争夺继承权的局面。

家族企业的传承之道

“控制权”从来都是家族企业的命门。为了握紧公司命脉,让家族后辈代代相传实现基业长青,由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精心布局的“宜家体系”可谓经典。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宜家如果公开上市必然带来高额的增值,但英格瓦·坎普拉德从一早就坚决表示 “宜家永远都不会上市”。除了上市会让股东只注重短期利益,他还介意每年需要拨付给股东的30%的获利,更重要的是,上市会干扰的“宜家体系”的运作。

没有上市的宜家隔离了资本市场的控制。因此,得到一套清晰的财富体系: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英特宜家控股和英卡纳集团。

1982年,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在荷兰成立。同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将宜家集团捐献给了该基金会。它是整个宜家“有形业务”的母公司。而由于该基金会的非营利性,它的适用税率不是家具行业通用的18%,而是3.5%,这就变相免除了宜家每年数十亿美元的纳税。在该基金会的五人董事会中,坎普拉德家族占两席,分别是英格瓦本人及其长子彼得。

而宜家的“无形业务”则为英特宜家控股所有。每年所有宜家商场需要向宜家内部系统公司支付其总营业额的3%来“租借”所谓的“宜家概念”。在英特宜家控股的董事会中,小儿子马修斯担任董事长,掌控着整个英特宜家公司及其资金流向。

英卡纳集团原为宜家集团的子公司,它的三个创始人是坎普拉德的三个儿子。自创立至今,一直由长子彼得担任主席,而二儿子和小儿子均在监督委员会成员名单之中。英卡纳集团对外提供金融、保险、地产投资和零售等服务,看起来是一家独立运作的集团公司,但外界均认为,英卡纳集团的成立实则是为了管理并投资坎普拉德家族的庞大资产。

英格瓦·坎普拉德通过宜家品牌授权、宜家基金会、宜家集团运营三权分立的创新模式,编织出“公司与基金会”的交织网络,形成了一个由坎普拉德家族牢牢控制的宜家王国。这些公司都由坎普拉德家族控制,以避免任何让宜家上市或被分拆的可能性。这种公司架构不仅有利于避税,还可以在英格瓦·坎普拉德去世后依旧保持公司的完整,并避免后代的纷争。

坎普拉德家族的传承启示

基金会制度之所以是独特的家族财富传承工具是因为:一直致力于慈善的家族或者企业会形成和传承乐于奉献爱心和分担责任的财富观,这种独特的财富观会减少发生在家族成员之间的分裂和纷争,有利于家族财富的整体传承。

此外,在慈善活动的执行过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也会更融洽。就坎普拉德家族而言英格瓦·坎普拉德带领儿子建立慈善基金会制度和践行公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奉献爱心、承担社会责任、以及节约家风深入他们的内心,并且也会形成很强的家族和企业的荣誉感。这种背景下,家族和企业发生争产纠纷的可能性比较小。

基金会无股东也不能分红,这种纯公益特质根除了家族成员要求分割基金会资产的可能性,因为基金会资产无法通过继承、赠予等途径而获取。宜家集团的核心资产主要由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控制,而这个基金会资产无法分割或者由私人受益,此外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生前已经对儿子们如何继承宜家产业进行了分工和安排,这种基金会治理制度和家业继承的提前安排也会减少甚至避免家族成员分裂的可能性。


(来源:汉家族办公室,原标题:漢家族每月观察|家族财富:坎普拉德家族的传承之道)

【注:本平台摘录或转载第三方的信息(包括文章、图片等)会标明作品来源和作者,无法查明作者的,将标明获取途径,如权利人认为内容侵犯其著作权,请书面告知,本平台将及时审查并删除被侵权的内容。其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需转载本平台内容,请注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