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进名校,因为有些见识不是成年以后能弥补的


接受教育固然重要,但真正影响一个人的高度的,是他在哪里接受教育。

就像黄金埋于沙土,深藏地底,黯淡无光;但只要被置于光线十足的展示台上,就会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对于学生来说,名校就是那个珠光宝气的展示台。

作为功成名就的年轻85后精英代表——李诞曾在一个节目上说了一句关于名校的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有一些见识,不是你成年之后就能弥补的。”

名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绝不是仅仅给予了一张文凭,它的区别在于:你一旦踏上这条路,你的下限就已经超过许多人的上限,人生自动进入了快车道。


好学校帮你筛选校友,

让你遇见同一频率的人

2016年,《国际金融报》的记者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做了分析调查,最后发现,高管们84%拥有高学历,一半毕业于985学校。薪酬前10位的董事长,其中有8位都毕业于重点本科院校。其中复星医药、伊利股份、美的集团、金地集团、中兴通讯的董事长均来自985名校。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全世界都一样。好学校聚集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更聚集了一批最优秀的同类人。

你选择的不仅只是学校,更是具有同一频率的圈子,而这个圈子,直接决定了你的未来人生走向。

好比把一个人放到什么样的环境中,他的“习性”就会自然跟着环境改变。

对于三观正在养成的学生而言,如果周围都是混日子的同龄人,他出于模仿欲和本能的安全感,就会自动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去努力合群,迎合周围人的价值标准。

同龄人对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父母的耳提面命与提醒唠叨。

所以说,选对了学校,就是在人生这个真实残酷的战场上选对了你的战友。

如果说教育的目的,是锻造眼界和格局,那么名校教育,就是现实的不足与理想状态之间最短的距离。


名校学子,拼的是“终身学习力”

在一些三、四类大学里,图书馆常常空空如也,只有考试临近,才会出现一朝爆满的盛况,但在清华、北大、剑桥、哈佛这类世界级一流名校中,凌晨两三点,仍有人挑灯夜读,座无虚席。

这就是名校高于一般学校最明显的地方。

名校会让一个人充满危机感和上进心,在环境的影响下,主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名校里最丰厚的资源,就是无数渴望探求世界的人和带你探求未知的书,有时候他们带着你走,有时候你跟着他们跑,慢慢你就发现,其中的益处和捷径多的不可思议。


名校资源池,帮你打造黄金人脉圈

很多人都以为,富二代的生活就是奢侈挥霍,名牌加身,跑车代步,时不时在豪华游轮上办个派对,他们不需要努力,光是父母的家产就能养他们一辈子。

但其实并不尽然,富二代虽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但同样具有来自精神上的压力,更感觉“输不起”。

高晓松出身“清华大院”,外公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两院院士,外婆是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外舅公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舅舅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还是梁思成的学生。

高晓松说:“小时候我遇到什么问题,家里人就写一张字条,说你去问谁谁谁。”而这些所谓的谁谁谁,都是中国某些领域的头把交椅。

可以说,高晓松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因而比同龄人更具自信和优越感,父母出身名校,旗鼓相当,交朋友更是强强联合,如此一来,后代的生长环境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可见,好的大学能带给你接触更广泛圈子的机会。

这个社会拼的不仅是知识和文凭,更是实力和人脉,人脉广了,人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掌握人脉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快速打开缺口。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交往讲究相互赋能,今天你帮我增砖加瓦,明天我帮你强本固基。

文章参考来源:英中财商、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