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群中国富豪坐拥数千万资产,却为同一件事伤透脑筋

调查显示2017年富豪最想拥有的是健康,第二是家庭生活,第三是时间,再次是学习机会,接着才是物质财富。

马云说,财富有什么用,财富没有可以再挣,青春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我当然愿意换。截止到2017年1月,中国大陆拥有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已经达到147万,比去年增加13万,增长率达9.7%。9月1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显示,有8成高净值人群认为自己健康管理效果不显著,最主要原因是工作强度大,没有足够精力去做。

富豪对自己健康最不满意

9月1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的调查结果基于对500位平均财富2400万,平均年龄40岁的中国大陆高净值人士的定量研究,以及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的10位高净值人士和专家的一对一定性深入访谈。

《白皮书》中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总体健康满意度7.85分(10为满分),其中身体健康7.39分,不如心理健康8分。

从人口结构来看,25-30岁人群是健康指数排名最高的人群,达到7.97分,其次是51岁以上的人群,分值为7.86分。而31-50岁的人群,相比较上述的两部分年龄段的人群,分值偏低。这也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因此“亚健康”和心理压力等因素接踵而至,从而影响了指数结果。富豪睡眠问题:失眠、多梦、难入睡

去年,“王健林一天的作息时间表”火了。他早上4点就起床,一天时间乘了两班飞机,晚上7点左右回到办公室还要继续工作。从这张时间表可见,王健林的睡眠时间肯定不多。

2016年初,胡润研究院的另一份报告专门对中国富豪睡眠时间做了调查。工作人员走访了逾500名千万以上身家富豪,调查他们的作息时间后发现,这些富豪平均工作日睡眠6.6个小时,三成亿万富豪工作日睡眠不足6个小时。

在人们心中,加班多,睡眠少,是高净值人群典型特征。《白皮书》也专门研究了他们的睡眠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对睡眠重视程度得分高达8.4分,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他们对睡眠的满意程度仅7.9分。“睡眠较浅/夜里醒后难以入睡”是中国高净值人群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其比例达到了35%,其次是失眠,比例也达到了23%。另外,“多梦”的症状多出现在年龄偏大的被访者中,且年龄越大此项比重越大。此外,三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在“多梦”症状的占比,也远超过其他人群。

从改善睡眠症状的措施上,超过六成的被访者表示运动健身是他们采取的最主要方式,近五成的被访者会通过改善饮食来改善睡眠障碍。而选择调节情绪的高净值人群也高达40%。富豪们维持健康的两种主要方式

那么富豪们日常都是怎么保持健康的呢?答案是运动+饮食!

据统计,高净值人群平均每年花费2.7万元在运动上,且财富等级越高的高净值人群花费得越多,财富等级在3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每年在运动上的花费平均为3.8万元。

超过6成的富豪将运动健身作为改善睡眠困扰的最主要方式。他们平均每周运动3到4次,共4.5小时,且大多数选择在晚上锻炼,调研显示近一半被访者的运动时间在18点-22点。

从运动方式来看,在“大众运动”中跑步(64%)最受高净值人士青睐,其次是游泳和器械健身,分别占49%、35%。这三项运动也是所有运动类型中排名前三的运动方式。

高净值人群最爱的前三项“休闲运动”是瑜伽、骑自行车以及高尔夫球;而攀岩、滑雪成为他们最喜爱的“极限&专业运动”。

至于运动场所,他们最常去的是健身机构,平均每周去2次,每次1.2小时。超3成富豪会选择私人教练,相对而言,女性富豪请私人教练的更多。

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饮食调节,并关注养生信息。

调查显示,64%的富豪会主动关注养生方面的信息,有77%都会去养生机构。

互联网是他们获取养生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其次是通过营养师、医生等专业人员获取养生信息,尤其是51岁以上人群,首选专业人员,比例高达65%。可见,健康养生有很强的市场需求。

而除了保持身体健康外,富豪们还非常注重心理健康。现代人工作压抑都很大,生活节奏也很快,培养自己兴趣爱好是他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

报告显示,旅游以及海外游学成为富豪们最青睐的社交活动,占比58%,其次是美食、唱歌。从疲劳到猝死只有6步

近来,和猝死相关的消息频出:

2015年11月10日,在A股上市的金莱特董事长、总经理田畴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3岁。

2016年6月29日19点40分左右,年仅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最终没能苏醒过来。

2016年10月6日,春雨医生发布讣告,公司创始人兼CEO张锐先生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于10月5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44岁。

2017年2月26日,东莞证券在《东莞日报》上发布讣告称,东莞证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张运勇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25日凌晨0时16分去世,享年54岁。

猝死事件不胜枚举,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做过一个统计,25岁-40岁年龄段的人因为心理疾病来就医的,每年都会以20%的速度在增长,而这种心理疾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累”。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猝死人数达6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其中,中青年猝死比率不断攀升。如此可怕的事实,再次向人们敲响健康警钟!

其实,从疲劳到猝死只有6步:

轻度疲劳——身体发沉——精疲力竭——身体有恙——疾病缠身——突发猝死

这就告诉大家:如果感觉身体疲劳,持续时间达到6个月,同时还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抑郁等症状,就要提高警惕、注意身体、多加休息了!

身体疲劳的7个表现:

1.肌肉痛

只走了15分钟,就感觉非常疲劳,想坐下休息

2.骨骼痛

腰部酸痛,身姿不正,弯腰驼背

3.关节痛

上下楼时感觉踝关节、膝关节疼痛

4.头发黄

头发枯黄,脱发严重

5.指甲裂

指甲无光泽、裂缝

6.牙缝宽

刷牙时,容易牙龈出血;牙缝渐宽,易塞牙

7.皮肤差

皮肤无弹性、无光泽,甚至脱屑起皮

如果你占了2条以上,就要格外注意了,这是你的身体在发出警报,千万不要忽略不管,建议及时去往正规的医院做专项检查。

保持好身体的简单方法

多吃含铁的食物

缺铁会降低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进而让人感觉迟钝、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不妨多吃牛肉、豆腐、鸡蛋、深绿叶蔬菜、坚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摄入充足的水分

即使是轻微缺水,也会导致血液黏稠,降低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血液内的输送能力,导致疲劳。

保持规律的作息

尽量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按时起床,周末也最好能坚持。如果熬夜了,第二天可以早点睡觉,但隔天最好还在同一时间起床。

加强运动

研究证实,中年男性和女性经常运动能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只要身体情况允许,建议每周运动3—4次,每次至少30分钟。

听听音乐

听古典音乐有利于减压。实验证明,只需听1小时,焦虑情绪会减少一半。

学会向人倾诉

向他人倾诉能有效摆脱负面情绪,不要独自承担所有的压力,与朋友、爱人等交流,有助于找出压力的解决办法。

养成睡午觉的习惯

不要吝啬午休时间,花15-30分钟简单休息一下,打个盹儿,下午的表现会更好。当然,午睡不要超过30分钟,否则进入深睡状态,醒来后会感觉更累。

保持书桌清洁

研究发现,凌乱的书桌会消耗精力,限制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每天早上整理好办公桌,将给你一个充满活力的开端。

和大自然亲近

每隔一段时间要和大自然亲近,多去草原、海边以及淳朴的乡下等地方。如果在室内,烦恼时不妨尝试给植物浇点水。研究表明,置身植物世界10秒钟,就可产生巨大的心理放松。